語言: English |简体中文 |繁體中文

買保險這東西 真是一分錢一分貨 | 溫哥華財稅中心


[日常理財] 買保險這東西 真是一分錢一分貨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  前兩年由於 Safeco 漲價,在 agent 的推薦下,就把自住房和汽車的保險換成了Central Insurance。投資房還是留在 Safeco (由於 Central 不承保投資房)。

  轉了之後,claim 過兩次。

  第一次是汽車。當時是周六下午兩點多。在事故現場打電話,接電話的竟然不是保險公司,而是第三方。估計是個兼職的大媽,根本沒法查我的 policy 信息,唯一能做的,就是記下我所說的一切,然後等周一再把這些信息復述給保險公司。當時就震精了,竟然有如此山寨的公司?


  第二次是房屋。被冰雹襲擊後,claim 保險自住房是 Central Insurance,投資房是Safeco。有了比較,差異就更明顯了。

  Central 找了 appraiser 來做評估。然後給我寄首期支票。Safeco 是寄一張支票,清晰明了。Central 寄了四封信,其中有兩封是支票。一張支票是 Dwelling (房屋主體),另外一張是 Other Structure (譬如 fence 等)。另外有兩封內容完全一樣的Agreement,估計是 Dwelling 和 Other Structure 電腦各生成了一封。

  好吧,雖然有些懵逼,但只要准確就行。但問題是不准確!

  首先,信中讓我簽一個 Proof of Loss 表格,盡快寄回。但信中根本沒有這個表格。後來寫 email 給 adjuster,才用 email 給我發了個電子文檔。

  其次,appraiser 的評估是三萬多。兩張支票加起來才幾千塊,數字完全對不上。追問之下,adjuster 大姐才說是搞錯了,又給補了一張支票。


  但故事還沒結束。Claim 過房屋保險的都知道,一般保險公司會扣起 depreciation 部分,等維修完畢才支付。

  我用了兩個 contractor,一個負責屋頂,另一個負責其他項目(如窗戶、導水渠、等等)。完了以後,給 Central 發了兩張 invoices。Central,竟然說維修費用少於當初他們給我的支票,因此就不欠我錢了。我當時就懵了。怎麼會呢?維修的費用比當初預算的要多啊。追問之下,原來那adjuster 大姐只看了第一張 invoice,沒看第二張。


  你以為這就完了?沒呢。看了第二張之後,adjuster 大姐說要找 appraiser 來review 第二張 invoice。因為第二張 invoice 並不在原來的 estimate 上。

  Excuse me? 不.在.原.來.的.estimate.上? 到了這一步,我終於明白我遇上 SB 了,遇上了傳說中 1/3 + 1/3 = 2/6 的極品。從她的角度來看,一份 estimate 就只應該有一張 invoice。如果出現了第二張 invoice,就得有第二份 estimate 對應。

  無論我和我的 agent如何解釋,這位大姐就是要找 appraiser 來 review。這一來一回,又不知道要多久了。

  反觀 Safeco:我周五下午給他們發了 invoice。周六就打電話給我,說余額支票已經寄出,請注意查收。這效率也是逆天了。

  所以說,“一分錢一分貨”雖然不永遠是對,但有一定道理。沒錢,就只能降低服務質量,請一些 SB 了。
不錯的新聞,我要點贊     無評論不新聞,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猜您喜歡

    您可能也喜歡

    當前評論

   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,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。
    發表評論
    您的評論 *:
    安全校驗碼 *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  (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)